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古代美食菜谱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古代美食菜谱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古代有什么菜名?
元代,平江(今苏州)人韩奕就曾撰写《易牙遗意》。
该书共二卷,分酝造、脯鲊、蔬菜、笼造、炉造、糕饵、汤饼、斋食、果实、诸汤、诸茶、食药等十二类,记载了一百五十多种调料、饮料、糕饼、面点、菜肴、蜜饯、食药的制作方法。
佛跳墙,爆炒凤舌,黄焖鱼翅,金银肉,滑片鸡,东坡肉,樱桃肉,黄芽三丝,火夹肉,八宝鸭,糟鹅掌,熘鱼片,锅烧海参,筒子鸡,盐水肘花儿,三鲜鱼翅,水晶肘子,蜜蜡肘子,罐儿肉,米粉肉,栗子肉,四喜丸子,豆腐丸子,烩白菜,酱汁鲫鱼,烩银丝,炸绣球,炝冬笋,五香羊肉
什么名著中描写了很多美食?
《红楼梦》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古代社会大百科全书,俗话说“民以食为天”,美食是百姓生活的一大部分,所以《红楼梦》中自然少不了对美食的描写。
然而,曹公就是曹公,经他之笔写出来的那些美味佳肴竟然大都能做出来。一方面,曹公也参考了当时的风味小吃;另一方面,曹公自己亲自操刀创造。后人正是通过对《红楼梦》中食谱的研究,开辟了独一无二的“红楼菜系”。
据研究者统计,《红楼梦》里的食品多达186种。所有这些包括主食、点心、菜肴、调味品、饮料、果品、补品补食、外国食品、洗浴用品九个类别。其中主食原料11种,食品10种,点心17种,菜肴原料31种,食品38种,调味品8种,饮料23种,果品30种,补品补食10种,外国食品7种,洗浴用品4种。这186种食品有的详写,有的略写,有的随文而出,有的精心安排,名目繁多,精妙绝伦。
在古代有很多关于美食的诗词,你喜欢哪首?
绿水饭香稻,青荷包紫鳞。/唐・李颀《渔父歌》
饭抄云子白,瓜嚼水晶寒。/唐・杜甫《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》
饭粝添香味,朋来有醉泥。/唐・杜甫《孟仓曹步趾领酒酱二物满器见遗老夫人》
粥香饧白杏花天,省对流莺坐绮筵。/唐·李商隐《酬寄饧粥》
饭香贫始觉,睡味老偏知。/宋・陆游《用短》
“人间有味是清欢”,苏轼为我们留下的这句千古名句,我非常非常喜欢。
细雨斜风作晓寒,淡烟疏柳媚晴滩,入淮清洛渐漫漫。
雪沫乳花浮午盏,蓼茸蒿笋试春盘,人间有味是清欢。
苏轼的这首《浣溪沙.细雨斜风作晓寒》是篇纪游词,是神宗元丰七年(1084)年,苏轼赴汝州(今河南汝县)任团练使途中,路经泗州(今安徽泗县)时,与泗州刘倩叔同游南山时所作。苏轼是个很会生活的人,并且特喜欢吃,他可以说是走一路吃一路,他也写过很多关于美食的诗词,可是这篇非常独特,苏轼与同游者刘倩叔游山时以清茶野餐为食,充满了春天的气息,洋溢着生命的活力,一句“人间有味是清欢”一句,有种空山中两位似仙人的清茶野餐的空灵美。
无竹令人俗,无肉使人瘦,不俗又不瘦,竹笋焖猪肉。据说这是苏东坡贬谪黄洲时写的一首诗,俗中有雅,雅中有俗,幽默风趣。
在北宋时要四品以上的官才能吃牛羊肉,四品以下只能吃猪肉,(或许也可以吃鱼、鸡啥的)。苏东坡在黄州任副团练使,相当于现在的武装部副部长,从八品,远远不够吃牛羊肉的资质,只能吃猪肉。
苏东坡乐观开朗,贬谪之中也能自找乐趣,享用美食当然是一种乐趣了。他既能大雅,也能大俗,有一种亲民感。还写过一首巜猪肉颂》,通俗易懂,为世人传颂。
净洗锅,少著水,柴头罨烟焰不起。待他自熟莫催他,火候足时他自美。黄州好猪肉,价贱如泥土。贵人不肯吃,贫人不解煮。早晨起来打两碗,饱得自家君莫管。
这首诗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猪肉的做法,猪肉的地位,行情,价值。最后两句充分表迖了作者豁达的人格品质。
我喜欢唐代白居易的诗《问刘十九》:
原文:
绿蚁新醅酒,红泥小火炉。
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?
诗文大意:
自己新酿的米酒,已经泛起绿泡,散发出浓郁的酒香,可以饮用了。
温酒的小火炉已经烧红,请问朋友刘十九,在这既将下雪的晚上,能来共饮美酒吗?
@纳兰若香 说:
作者用“绿蚁”的绿色、“红泥”的红色、“晚来”的黑色、“雪”的白色,4个反差强烈的颜色,立体的映衬了饮用美酒的温暖热烈环境,真挚炽热的邀请好友前来品尝甜香扑鼻的米酒,围炉畅饮叙旧。
综上所述,我喜欢这首诗,认为它是邀约饮酒的绝唱。
寄胡饼与杨万州
唐·白居易
胡麻饼样学京都,面脆油香新出炉。
寄与饥馋杨大使,尝看得似辅兴无。
胡麻,即芝麻。胡麻饼即后来的香酥牛肉饼,此前是宫廷御点,传说安史之乱时,宫中御厨们流落到民间,在长安城内出售牛肉饼,而辅兴坊,就是当时长安做胡麻饼很出名的店铺。
这首诗将牛肉饼的特色跃然纸上,让人似乎能闻到新出炉的那股饼香味道。白居易知道杨大使对牛肉饼念念不忘,故而专门买点儿寄给他,解解馋。从诗中也能看出当时辅兴坊的生意有多红火,竟然被大诗人白居易记录在诗句当中,千古流传。
诗中更为巧妙地活用了陕西方言:得(dei)似。至今,这句方言在陕西依然频繁挂在老陕人的口头上,因而,当陕西人读到这首诗时,会倍感亲切。而用陕西话来翻译这首诗是最恰当不过的:这牛肉饼撩咋咧,刚弄出来脆脆地,给杨大使寄上俩儿,看得似辅兴坊的味儿。
古人也是一日三餐饭吗?对三餐的别称又是什么呢?
原始社会,老祖宗们都摘野果子,***野生动物,有没有得吃,能吃多少,什么时间吃都是不固定的,所以那时的人类生活状态可以用饥一顿饱一顿来形容。
进入农耕社会以后,谷物俘获了人类的欢心,成为人类稳定的食物来源,因此,吃饭也规律了起来。甲骨文曾记载商朝时期一日两餐制。那时,人们将一昼夜分为八个时段:旦、大食、大***、中日、昃(ze)、小食、小***、夕。根据名字应该能看出来,这些时段是根据人们的作息活动命名的。旦就是晨起时分,而夕就是睡觉的黑夜。大食小食自然就是吃饭的时间啦。根据学者分析,大食为早8点左右,小食为下午4点左右。因此,能看出商朝的人们是吃两餐的。
根据人类文明的进步,大约西周时期,人们开始把一天平均划分为十二时辰。其中有两个时辰叫“食时”和“哺时”,分别对应的上午7点到9点和下午的3点到5点。
文邹邹的古人还把一日两餐都起了名字,“朝曰饔yong,夕曰飧sun”。还因此有了成语“饔飧不继”,就是指吃了上顿没下顿,生活困苦。
先秦时期的一日两餐制,到了唐朝发生了变化。因为唐朝人们生活水平提高,平时的活动时间拉长了,因此两顿饭隔得太久会饿,所以就在两餐之间加了一顿点心,这就是午饭的雏形。当然,那时得是有条件的富裕阶层才能享受的。
宋朝开始,商品经济活跃,城市繁荣,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,因此对午餐的需求更明显。不仅如此,因为夜经济发达,很多人还可以吃夜宵。
到了明清以后,汉族基本普及一日三餐。但是清朝统治者还保留了两餐制。康熙帝曾给大臣的朱批中写道:“尔***一日三餐,夜又饮酒。朕一日两餐。当年出师塞外,日食一餐。”因此,一日几餐跟民族习惯还有些关系呢!
现在宅在家里,为了控制体重,特别把家里的三餐改成了两餐,因此,现代社会的一日几餐跟某些特殊要求也是很有关系的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美食菜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古代美食菜谱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