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北方白事菜谱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北方白事菜谱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为什么北方人办喜事吹唢呐,南方人却把唢呐用在丧事上?
每一个地方有每一个地方的风俗礼节,每一个地方有每一个地方的忌讳和讲究。也许南方人比北方人比较讲究,认为吹唢呐只能用在办丧事上,而北方人不在乎这些。北方人把喜事分为红白两种,庆生或嫁娶统称为红喜事,把丧事称为白喜事。一个是迎新人,一个是送旧人,合称红白喜事。都可以用吹唢呐,唱大戏,耍狮舞来拉场子。以前北方人把超过八十岁的人去世叫喜丧,丧事办得比较隆重。现在可能是家家户户都有钱了,不受年龄限制,不管逝者年龄有多大都按喜丧来办理。
我不懂唢呐,我只知道唢呐是一种乐器,既然是乐器,就能吹调出喜悦和悲哀的曲调来。那么就可以用在表达心情的各种场面上。北方人就用吹唢呐表示婚礼的喜庆,南方人就用吹唢呐表示葬礼的悲哀。都是本地的风俗习惯。
常说死者为大,为何有些农村在老人去世后请乐队唱歌跳舞呢?
家有丧事,本来是一件哀事,怎么还会唱歌跳舞呢?这要从古代民情风俗说起。
据清朝《清稗类钞》“丧祭类”记载:“喜丧”,“人家之有丧,哀事也,方追悼之不暇,何有于喜。而俗有所谓喜丧者,则以死者为福寿兼备为可喜也。”意思就是说,家里有人去世了而死者是德高望重,福寿双全者,家族兴旺,年纪在八九十岁,这样的死者可为”喜丧。”喜丧”就是“福寿全归”,(“全”字是圆满的意思)即全福、全寿、全终。此基本条件缺一不可。
1.全福。生前自家门内人丁兴旺,形成一大家族。本身是大家族的家长,甚至已被尊为祖者。
2.全寿。亡人满八九十岁,甚至突破百岁大关,最低也要超过古稀之年。年纪越大、越老,越符合喜丧的条件。故全称为“老喜丧”。
3.全终。也称善终,意为圆圆满满地结束了一生。民间以为,死者生前积德行善,广做功德,临终则不受病痛折磨,甚至无疾而终,自然老死。此即被视为“喜丧”的根本条件。如果只具备上述第一、二两项条件,但不是正常死亡,如意外的天灾人祸致死,则不能算作了“老喜丧”。
所以,家里有人去世了还唱歌跳舞,应该是“老喜丧”,死者符合上述三个条件,象征着死者德高望重,全福、全寿、全归。象征着死者积德行善,善始善终,也象征着死者家庭人丁兴旺。
人总是要死的,而且能活到如此高龄已经是古来稀了。何况一生能得到这样的评价,就是人去了,大家也会安心,也就不那么伤心了。唱歌跳舞庆祝一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。
老人寿终是白喜事,我们老家过事的时候,把棺材放在堂屋正中,晚上有唱孝歌的,有守灵的。唱孝歌是古老的仪式,是我们这儿的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。前边一人肩上挂个大鼓,后边一人拿个大锣,一人唱一段,然后合拍的敲锣打鼓,再唱再敲,整夜如此。很***换着来,一搞好几夜,热闹非凡。里屋有道士唱道,屋外要么放电影录像,要么请歌舞团,一闹好几夜。可能都盼着自家父母能够位列仙班吧,请的道士做几天的法事。所以除了孝子们难过痛哭外,其他帮忙的人还是当成喜事办的。唱孝歌也是为了超度亡灵,让亡人早登仙界。
在葬礼上请人来唱歌跳舞,真是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甚至是匪夷所思的一件事儿。
有人说,现在人思想解放了,不值得大惊小怪。
唉,怎么说呢?
思想再怎么开放,这么做也是对逝者的不尊敬。
如果逝者九泉之下有知,也一定是反对和生气的。
生老病死,是人之常情,是***都要走过的一个过程,生你养你,陪伴了你大半辈子的老人,如今离你而去了,并且是永远永远的离开你,从此后阴阳两隔,再也不见了,你不觉得痛苦和悲伤吗?
值得你去花钱请一帮子与你风马牛不相极的人马来又唱又跳吗?
这实在有点不可理解,不可理喻。
倒是有些人认为说,你悲伤人也走了,你“高兴”人也走了,无论怎样人也回不来了,何必“***意"悲天呛地”的呢?
其实,叫我看,既便是你觉得不必太悲伤,太难过,也大可不必这么“快活”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北方白事菜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北方白事菜谱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